京东健康宣布赴港上市。
至此,继京东数科、京东物流之后,今年第三家京东系公司拿到了IPO入场券。
今年医疗概念有多火,大家也是确切见到了。如何让每个人都能及时得到医疗资源,这正是互联网医疗想要利用“智慧”化解的难题,也是各大互联网巨头们争抢的广大蓝海。
京东健康上市,港股就有了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三大互联网健康头部企业。

企业分析 | 阿里健康VS平安好医生VS京东健康,哪家强?
于是乎要弄懂即将上市的京东健康,我们还得从阿里和平安好医生的故事说起~
阿里健康的商业模式是以医药电商为主,是阿里系公司之一,根据最新的年报,阿里巴巴合计持有阿里健康73.69%的股份。
背靠阿里“爸爸”,阿里健康的发展可以简单总结为:买一个壳,然后不断注入各种资产。
2012年2月28日,天猫医药馆正式上线.
2014年1月,阿里巴巴携手云锋基金,出资10.4亿收购中信21世纪并更名“阿里健康”,实现了借壳上市。
同年,阿里健康官网和阿里健康App上线;同时,着手打造阿里健康云医院平台,利用平台和药品监管码推出阿里云数据服务。
2016年8月,阿里健康以1680万元收购广州五千年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更名为阿里健康大药房,并快速启动了医药电商自营业务。此次并购是阿里在医药电商领域进军C端业务的开始。
同年,阿里健康和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主体签订服务协议,从而为天猫医药平台的非处方药、医疗器械、隐形眼镜等类别提供招商、商户客服、技术支持等外包及增值服务。
天猫主体则向阿里健康支付服务费用,金额为天猫商户根据成交额向天猫支付费用的21.5%。也就是说,阿里健康和天猫的分成比例大致是2/8分。这项业务也称为医药电商平台业务。
2017年5月,阿里健康以38亿港元宣布收购阿里巴巴旗下的保健食品电商平台业务。
新收购的业务是为天猫平台上的保健食品商家(注:不包括药酒、功能饮料等)提供电商平台服务。
阿里健康向保健食品商家收取不超过销售价值的3%作为服务费,同时这3%中的一半支付给天猫作为使用天猫服务的服务费。意味着阿里健康和天猫的分成比例大致是5/5分。
2018年5月,阿里健康以106亿港元宣布收购天猫上的医疗器械、保健品、成人用品、医疗及健康服务的电商平台业务。
在阿里巴巴的不断“投喂”下,2018-2020财年,公司医药电商平台业务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59%,这个增速简直就像是开挂了!
目前,阿里健康开展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医药电商及新零售、互联网医疗、消费医疗、智慧医疗等领域。自今年疫情发生以来,线上医疗出现爆发式增长,阿里健康也动作频频。
2020年2月,阿里健康斥资80.75亿港元,收购阿里巴巴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Ali JK ZNS Limited(注:简称Ali JK ZNS)。这笔交易已经于4月份完成。
Ali JK ZNS的业务是为天猫和天猫国际上的医药、医疗器械、保健、成人用品等商家提供电商平台服务。
2020年8月25日,阿里健康又宣布配售约4.99亿股新股,预计所得款净额为99.64亿港元,每股净发行价19.98港元。此次增发,用于拓展其医药和医疗服务网络公司。
2020年9月2日,阿里健康APP正式更名为“医鹿”,
当然,互联网医疗前景可观,但目前尚在孵化器,不管背后的“爸爸”们再怎么给资源,投资人最终看的还是这个平台能不能盈利。
2020财年,阿里健康上市后的第六年,毛利率为23.3%,营业利润率和净利润率分别为-1.0%、-0.2%,尚在亏损,但接近盈亏平衡。
阿里健康作为阿里旗下的天猫医药平台,经过多年的买壳和资产注入,阿里“爸爸”在资源方面的持续“投喂”,阿里健康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医疗公司,特别是在线上医药自营和医药电商平台领域。

企业分析 | 阿里健康VS平安好医生VS京东健康,哪家强?
阿里健康的股价也从疫情以来一飞冲天,从2019年的6元左右,到2020年最高点24.5,最高涨幅达4倍。目前市值在2500亿港元附近波动。
如果说阿里还是买药,平安好医生背后拥有BAT量级的中国平安重金支持,可以在营销上挥金如土,利用自身影响力迅速抢占市场份额,是国内活跃度最高、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在线诊疗平台。
截至2020年6月底,平安好医生已拥有3.46亿注册用户。其中,6727万为月活用户,平台日均咨询量达到83.1万,同比增长26.7%。
在目前平安好医生App的四大业务中,家庭医生服务更多扮演了“流量入口”的角色。
主要商业模式:通过家庭医生服务绑定用户——用户资源通过消费型医疗、健康
商城、健康管理和互动三项业务成功变现。
平安好医生拥有超过1800人的自建医疗团队,基于平安好医生8.2亿+人次海量问诊数据,以及60+万医学图谱、3000+常见疾病诊断知识、200万+条健康问答知识库构建的AI辅助诊疗系统,其他平台想要短时间超越,几乎没有可能。而AI医生助手+自建医生团队共同构筑起了平安好医生的护城河。
在线下,平安好医生与4.9万+诊所、2000+体检机构、11万+药店以及各类美容机构、健身中心、康养中心达成了合作。用户可以放心地在线上问诊,并前往线下的机构,无需担心流程的繁琐。
然而,2017年,平安好医生仅销售成本便高达12.56亿元。销售成本过高是平安好医生巨额亏损的直接原因。
平安好医生公布的2019年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平安好医生2019年各业务板块收入均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实现总收入50.65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核心业务在线医疗持续高速增长,贡献收入达8.58亿元,同比增长109%,表现突出;净亏损持续收窄,同比减亏18%。2015年至2019年,平安好医生年收入复合增长率高达106%。
平安好医生目前用户留存率和用户付费率均大幅度增加,营销上失血逐渐减轻,净亏损不再扩大、净亏损率收窄,平安好医生的盈利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平安好医生的股价表现出色,从去年年中的28元左右,到今年的高点135元,涨幅4倍有余,可见市场对这类型公司的看好。

企业分析 | 阿里健康VS平安好医生VS京东健康,哪家强?
目前来看,平安好医生和阿里健康的打法、切入口不同,但却殊途同归:
阿里健康是通过B2C电商平台,进军在线诊疗、消费医疗大健康等领域。
平安好医生主要是依托在线诊疗为流量入口,通过家庭医生业务、消费医疗、健康商城、健康管理及互动三个业务板块,打通“社保-商保-用户-医疗-医院”之间的数据隔阂,从而形成连接医疗产业上下游的全产业链。
两者都是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出发,来消除“医疗-医患-医药”之间的隔阂,从而打通“社保-商保-用户-医疗-医院”各个环节,以期形成一站式医疗解决闭环。
要说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一个是卖药电商,一个是寻医问诊,那京东健康就厉害了,是医+药两条腿走路。
阿里健康在2014年借壳上市、平安好医生2018年IPO登陆港股,京东健康在2019年5月才宣布独立运营,正因为起步较晚,京东健康能更清楚地看到产业的格局和痛点,秉承“医、药联动”的清晰思路。
京东健康不是一家单纯的卖药的电商,而是跨入了互联网医疗领域,从问诊服务拓展到健康管理服务了。
他的核心品牌有四项,京东大药房、京东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京东家医。
其中,“京东互联网医院”是国内首批取得互联网医院牌照的平台型互联网医院之一,已入驻超6万名医生。
“京东大药房”已成为全国收入规模最大的零售药房;
“药京采”,自上线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下游采购商家超过13.5万家,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第三方药品批发平台之一。
背靠京东集团,京东健康的物流能力那是杠杠的。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健康拥有包括11个药品仓库和超过230个其他仓库,线上平台上拥有超过9,000家第三方商家,同时,其全渠道布局覆盖了超过200个城市。
医疗器械领域,京东也有布局。
2019年12月,京东健康与乐心医疗达成合作,两公司联合发布一款医疗级心电手表。
除了乐心医疗,鱼跃医疗和京东的合作时间更长。鱼跃医疗主要业务之一也是家用医疗器械。此外,京东医疗健康曾曾亮相中国国际医疗器博览会(CMEF),展出血压计、血糖仪、制氧机、血氧仪、心电仪、呼吸机、雾化器、胎心仪、助听器、理疗仪、中医保健、体温计、家庭护理、轮椅、拐杖、护理床等多款医疗器械。
2020年7月初,根据京东官微消息,京东健康与西门子医疗签署合作协议,提升非公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2020年8月17日,京东健康宣布获得来自高瓴资本超过8.3亿美元的投资,高瓴资本的重仓入股显示了张磊对京东健康的强烈看好。
京东方面表示,京东和高瓴资本的牵手可以借助高瓴资本的行业资源和经验,加强京东健康在药品供应链的实力,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探索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业务机会。
京东健康正是凭借着“医、药联动”的全方位布局,成为了互联网医疗的头部玩家中,唯一实现盈利的公司。
招股书显示: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京东健康营业收入分别为56亿元、82亿元、108亿元和88亿,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1亿元、2.5亿元、3.4亿元和3.7亿元。

企业分析 | 阿里健康VS平安好医生VS京东健康,哪家强?

企业分析 | 阿里健康VS平安好医生VS京东健康,哪家强?
京东与阿里和平安都在大健康产业上做出了实质性的动作,从当前看,京东健康后来居上,而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都有了反转向好的眉目。
阿里、京东的昔日之争在健康赛道上将会怎样继续上演?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