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在昆明某花企做行政工作5年,她从没想过会看到这样的光景:一车车鲜花当成垃圾处理了。
李瑞供职的这家花企,位于云南省花卉示范园,是国内菊花生产企业里比较大的一家。该企业每年生产的优质切花和花苗中,超过80%出口韩国、日本,近年更通过打造鲜花相关旅游商品、举办花展等试水“花卉旅游”。可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企业陷入困境。今年一季度,企业预计生产鲜花850万枝、花苗2500万株,然而因为物流受阻,大量鲜切花、花苗运不出去,2月以来企业的销量遭遇断崖式下降,尤其是切花出口几乎停滞。目前,切花销售量不到70万枝,加上捐赠给医务人员、保障工作者30万枝,剩下的750万枝全部储藏在冷库里。花田里的花照常开放,工人们采摘的花越来越多,很快冷库放不下了,开得正好的花只能堆放到厂房。
“往年,切花大部分出口韩国,各省批发商只能这个匀一点、那个匀一点。”李瑞说,看着以往供不应求的花如今只能烂在地里,她非常心疼,想出力、想帮忙,哪怕只卖出一点都好。
2月,卖花心切的李瑞和同事们成了“卖花姑娘”“卖花小伙”。在朋友圈卖花第2天,李瑞收到第一个订单,一位北京朋友要买一箱(100枝)切花,尽管只有160元,李瑞却高兴得不行,有人买她的花了。更让她高兴的是,朋友还把她的微信推给北京一家花店老板,老板买了两箱。随后几天,李瑞陆续收到来自省内及浙江、广东等地的订单。整个2月,李瑞他们在朋友圈卖花收入2万元,虽然和以前的销售额根本没得比,但看到这些花没有烂在地里,还是让李瑞感到一点点欣慰。
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流行,最熟悉的出口批发市场短期难以恢复,企业寄望于开拓零售市场,在京东鲜花等平台卖花,与超市联合举行鲜花义卖活动、上线微商城,同时当地政府也积极帮助企业推广。目前,微商城每天订单量在30单左右,日均销售切花300枝。
云南省花卉产业联合会数据显示,云南花卉种植面积195万亩,年产鲜切花39亿枝,是我国花卉第一大省。这次疫情,让许多花企遭遇困境,但也有花企在危机中找到了机遇。
云南省花卉示范园相关人士说:“企业只有主动,才能活得好。”从过去埋头生产做批发、做出口,到如今与盒马鲜生等商超合作,试水开拓线上“新零售”市场,或是把消费者变成分销商,越来越多的云南花企正主动开拓终端市场,“虽然目前这种零售新尝试杯水车薪,却让花企多了一条腿走路”。
记者李思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