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药”大势所趋,谁观望倒下的就是谁

作者:昆明的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 发表时间:2019-12-05 23:03:22
互联网,自21世纪进入狂奔猛进的阶段后,以它凌冽的刀锋,让传统行业见识到了“互联网新兴势力的气势凌人”。
曾几何时,传统企业远远看到互联网企业或打着互联网旗号的企业,就开始风声鹤唳。
没有谁会坐以待毙,“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就是传统医药行业企业的破解之招。
谁说原始人就只能操着石斧石锤呢?如果有金刀锐斧为何就不能为己所用呢?
自2015年起,传统企业纷纷拿起“互联网”这把利斧,开启自己的新生之路。于是乎,传统行业纷纷兴起“互联网+”的热潮,“线下为王”的模式和理念开始被砸碎满地。
其他各传统行业纷纷触网“互联网”,和“互联网”做结合、做加法,动作迅速、步子很大,然而作为传统的医药行业,受制于门槛和政策的壁垒,其“互联网+”之路珊珊来迟。
但是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互联网+医药”必定是传统医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无视或者回避“互联网+”的召唤,必定是作茧自缚、自绝未来,而积极拥抱“互联网+”、融入“互联网+”、驾驭“互联网+”才是所有传统医药行业企业的曙光之路和未来之路。
如今越来越多的传统医药行业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各种模式,赶上了“互联网+”的“末班车”。
“互联网+医药”这种新的发展模式,必定是医药行业未来发展之大趋势。那么“互联网+医药”究竟是什么含义呢?业内专家表示“互联网+医药”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上的变革,也不能理解为利用互联网技术简单去替代人力,而是通过将互联网与医药生产、流通领域进行深度融合,以实现转型升级。
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将外部需求信息与内部操作相结合,使企业在药品生产、批发、物流配送、医药电商等方面实现高效操作,促进产业升格。
医药行业属于比较传统的行业,自有其一套运作方法,然而痛点也不少,影响了医药行业的发展。
其痛点主要有:
1、受政策影响大,时刻面临合法合规的考验
医药行业属于特殊行业、高规格行业,企业入场门槛高、政策监管力度大,医改政策多,因而对于医药行业企业如何做到合法合规,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这关系到企业能否生存以及未来发展。这也就要求我们的医药行业从业者必须时刻和国家医改政策的要求保持一致,合法合规经营。
2、传统渠道混乱,缺乏全局把控能力
医药传统销售渠道,多级分销、层层加价、价格虚高,厂家缺乏有效的全局把控能力,既对代理层级无法把控,也对代理价格无法把控。
3、用户习惯改变:线上采购或消费渐成习惯
在互联网消费思维的影响下,对于各级采购商而言,他们也更加习惯线上采购;对于终端消费者,也对线上消费的方式呈现重度迷恋之态势。于是乎,这些年,to B或to C的医药领域的APP是层出不穷,只为契合用户线上采购或消费的习惯。
4、经营模式陈旧,运作低效
医药行业属于比较传统的行业,一直以来都广泛地以传统方法来运作,经营模式低效,难以有效的获取用户行为数据,提高营业额,传统的推销模式效率较低。目前不少医药行业内的企业都没有系统、完善、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这不便于企业提高运作效率。
5、资金风险大,回款账期长的病态现象成为常态
医药行业有一个心照不宣、人人认命的痼疾,那就是拖款严重、欠款常态。下游拖欠上游的,上游再拖欠上上游的,整个呈现一种病态的现象。这样导致整个医药行业资金流通缓慢,现金周转困难,难以快速变现来维持运转、扩大经营、应对竞争。一些医药企业就是这样倒在了资金链断裂、现金流干涸的最后那根稻草上的。
6、推广营销难、对下沉市场的触及能力不足
由于“带量采购”等政策的影响,公立医院已经成为各大药企兵家必争之地。为了能中标能入围,很多药企都是以“地板价”来竞标,希望“以价换量”来获得市场份额、来获得收益。
如此一来,院内市场便成为一片红海,于是很多药企便将枪头指向了院外市场,甚至是乡镇、乡村、山区等下沉市场。可是由于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长期以来对下沉市场的漠视,导致他们对下沉市场的触及能力不足,因而推广营销难、配送能力无法匹配等短板一一显现。
既然医药行业有这么一些痛点,那么何以解痛呢?
“互联网+”就是一剂良药、一条捷径、一场东风。因而医药行业必须更加积极地加速“互联网+”推进,必须更加大力推动与“互联网+”的融合,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破除医药行业目前存在的一些痛点。
目前医药行业正在加速和互联网的融合,但是受限于医药行业的高门槛、高专业度、严监管等因素,“互联网+医药”的彻底、完全、全面融合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医药行业通过自身的探索和发展,目前已经出现了涵盖B2B、B2C、O2O等多种“互联网+医药”的模式。
1、B2B模式
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大佬们开始将战场从2C转向2B后,B2B模式开始得到更多的目光聚焦。由于B2B模式不直接面向终端的广大消费者,因而绝大多数老百姓对很多B2B平台是茫然不知的。
但是由于B端的医药采购能力远远大于C端的医药消费能力,因而B端平台的GMV是远超C端平台的。正是看到了2B的远大前景,目前B2B模式备受市场和资本侧目和青睐。B2B模式是对传统供应链的一种升级,用信息化手段将线下的模式搬到线上,其本质上并不是创新而是一种顺势而为。
B2B医药模式服务于医药生产的各个B端,如原料生产、加工、医药批发、零售药店、医院等各端之间。对于医药B2B产业链,除了以传统医药产业链延展出来的各种B,在外围还有提供物流仓储的企业,提供质押、贷款的金融公司,以及提供行情资讯、在线交易的电商平台。
2、B2C模式
说到B2C模式,可能很多老百姓都熟悉,甚至都在某些B2C平台有过消费的经历。比如像天猫、京东等平台上的医药电商,其实就是典型的B2C模式。
目前B2C模式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依赖于天猫、京东大平台的电商,需要一定的资质开医药店铺。不过他们的流量入口掌握在天猫、京东等平台的手中,依赖平台流量创造利润。但是大平台自身还在抢占医药电商销售,开设自营店铺。在医药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当下,这类B2C店铺发展较难。
B2C的另一种模式是自建平台,如好药师、康爱多等。他们除了在大平台上开店外还注重自主品牌商城的打造和运营,将更多的客户和数据沉淀在自己的平台上。毕竟对于互联网来说,流量意味着一切,获客成本如此高,将客户的资源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才是正道,才是王道。
3、O2O模式
医药O2O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药行业原有B2C模式的三个痛点:时效性痛点、监管的痛点和企业内部渠道冲突的痛点。
医药O2O是一个低频消费但刚需的生意,虽然目前市场上有40多万家线下药房,但是能满足用户24小时用药需求的药房很少。因而布局医药O2O业务,从长远来看还是大有前景的。
目前医药O2O模式主要分为两种:药店连锁自主O2O和综合型O2O平台。
目前药店连锁自主O2O做得不错的主要是大型连锁药店。如海王星辰、药房网、金象网等连锁药店,他们通过建立在自有线下门店的基础之上,积聚了很大的优势。
而综合型的医药O2O平台,它的发展模式跟连锁药店有很大类似,只是一个只是为自己的连锁店搭建平台,而另一个却是为所有的连锁药店搭建平台。目前做得比较成功的有快方送药、叮当送药等,它们也是深得资本市场青睐。
鑫泉的“互联网+医药”模式:药都荟=基于B2B+B2C模式的药械产业互联网集采服务平台。
To B:药械生产企业、医疗机构、药械批发企业、第三终端等医药流通全产业链,都是我们的B端服务对象。
To C:我们覆盖中国最广泛的医药C端消费人群,包括很多平台都很难或者需要高成本触及的下沉市场消费群体。
虽然“药都荟”是B2B+B2C模式的综合体,但不止于B2B+B2C,我们还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服务内容。下面仅介绍一下鑫泉“药都荟”模式的三个关键核心内容:
其一,“药都荟”是完全按照国家医改政策的严格标准打造的互联网服务平台,让入驻平台的各B端,全部省心、省力、安心、踏实地实现“合理、合法、合规”的华丽转身。
其二,“药都荟”全力破解了医药行业的“烂疮毒瘤”——拖款占款触目惊心,回款账期长得不可理喻。“药都荟”通过产业链金融赋能的手段,让整个产业链实现现款结算、拖款成为历史。通过为平台产业链提供2个月免息借款,解决采购资金短缺问题,也从根本上破解了无法现款结算的难题。
其三,“药都荟”全力解决了300万医药自然人的出路和留存问题。在现有的医改政策下,医药自然人已经成为在法律边缘游走的不合法、不合规的“尴尬存在”。如何妥善、合法、合规解决这部分庞大人群的出路和留存问题,可谓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鑫泉的平台就为这部分人的出路开出了良方妙药:转型。
那么往何处转型呢?
鑫泉正在打造为300万医药自然人转型的育成体系,通过这一体系,医药自然人将成功转型、平安落地,从此“合法合规做生意”。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医药行业内的任何企业,无论你处在医药产业链的哪一个节点,都不能继续“传统”了;都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无视“互联网+”的凌冽攻势;都不能“裹着小脚布、小步子慢悠悠地向‘互联网+’靠近了”。
与大势逆行必死,与潮流逆行必亡。如今“互联网+”就是大势所趋,医药行业内的传统企业,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阔步快跑的执行力,加紧融入“互联网+”的澎湃潮流,实现自身的颠覆式发展。


 

公司地址:昆明市官渡区万科魅力之城6期3栋806号

电话号码:0871-63335190  13888083560

滇ICP备16005677号

 

在线留言

  • 联系方式 *

  • 留言内容

  • 提交

微信扫码       添加好友

图片展示

 

  公司地址:昆明市官渡区万科魅力之城6期3栋806号

电话号码:0871-63335190  13888083560

滇ICP备16005677号

 

联系方式
二维码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0871-63335190
手机(微信):
13888083560
二维码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
滇ICP备16005677号